※
其實這種接受信念的態度就是在掩蓋內心的恐懼──
怕自己什麼都不是、什麼也抓不住。
但是一個杯子必須空了才有用,
心如果充滿著各種信念、教條、主張或別人的思想,
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創意;它只會重複別人的話語,
因此逃避恐懼──對空虛、孤獨、停滯不前、沒有成就、不能成為什麼的恐懼──
就是我們接受各種信仰或信念的理由。
然而接受一種信仰或信念,真能使我們瞭解自己嗎?
剛好相反。這就像是一層屏障,使我們無法看清楚自己。
因此我們能不能不帶著任何信念去看自己?
若是去除了這些信念,剩下的還有什麼?
心若是沒有任何可以認同的信念,自然會有能力如實觀察自己,
很顯然這便是瞭解自己的開端。
※
我們總是既想要又不敢要,既愛又恨,既渴望又抗拒。
我們不斷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中製造二元對立。
只有當我們的心瞭解了渴慾的原因,才能超越善惡的對立。
一旦瞭解了美德與過失的真相,就能超越這兩者。
對立的雙方是無法融合的,我們只能消解掉心中的渴慾才能超越它們。
每一種二元對立都必須思考清楚,徹底去感受它們,盡可能深入於意識的每一個層面。
透過徹底的思考去深入地感受,你自然會有所領悟;
這種領悟已不再是渴慾或時間的產物了。
※
你有沒有思考過「依賴性」這個問題?
如果深入地去思考這件事,你會發現大部分的人非常孤獨。
人心大部分是空虛而膚淺的。
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愛。
從這種孤獨、匱乏和痛苦的狀態裡我們產生了執著於家人或財物的反應。
忌妒絕不是愛,但社會認可的家庭小愛中一定會有忌妒的成份。
婚姻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、自我逃避的形式。
任何一種防衛的形式都會助長依賴性。
一個總是想依賴的心是不可能自由的。
你需要的是自由,你會發現只有自由的心才是謙和的。
一個謙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學習。
學習是一件非凡的事──只是學習而不累積知識。
我們一般所謂的知識是很容易獲得的。那樣的學習方式仍是從已知進入已知,
但真正的學習卻是從已知進入未知。
※
世上有沒有所謂的不執著這個東西;存在的只有執著。
我們的心會發明不執著這個東西來對抗執著所產生的痛苦。
當你藉由不執著來對抗執著時,就是在執著於某種東西,
因此這所有的過程都是一種執著。
你執著於自己的妻子、丈夫、孩子、觀念、傳統或某個權威等等;
然後你又用不執著來對抗自己的執著,
但刻意培養不執著的態度一定會造成痛苦。
你想要逃避執著所帶來的痛苦,
於是又去尋找另一個東西來對抗它,結果還是落入到執著的活動。
因此只有愚蠢的心才會刻意培養不執著的態度。
所有的經典都告訴我們要「不執著」,但不執著到底是什麼狀態?
觀察一下自己的心念活動,你會發現一個不凡的真相──
刻意培養不執著的態度只會讓你的心執著於另一種態度。
※
然而愛是不是恨的反面?
愛是不是藉由記憶而延伸出來的一種情緒或覺受?
我們所謂的愛到底是什麼?
很顯然愛與記憶無關。
這一點我們很難瞭解,因為對大部分的人言,愛就是一種記憶。
當你說你愛你的妻子或丈夫時,你的意思是什麼?
你愛的是不是一種可以給你帶來快感的東西?
你愛的是不是你所認同、並且屬於你的東西?
我並不是在捏造一些講法;這些都是事實,因此不要看起來那麼驚慌。
我們愛的只是「我妻子」或「我丈夫」的形象罷了,我們愛的並不是那個人。
我們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其實所知有限;
如果你以為認識一個人就是不斷地去辨識它,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瞭解他。
因為辨識的活動永遠是奠基於記憶的──
對苦樂的記憶,對自己曾經追求過或擁有過的事物的記憶。
愛怎麼可能跟恐懼、哀傷、孤獨或絕望相關呢?
一個野心勃勃的人怎麼可能會有愛呢?
但我們都有巨大的野心,不論這野心是體面的或不體面的。
※
你必須瞭解造成痛苦和衝突的主因,才能消解掉它們而不再向外追求和平。
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很懶惰,很懶得去瞭解自己,
而懶惰就是一種自欺的形式。
我們以為別人會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,帶給我們內心的祥和,
再不然就認為那少數幾個造成戰爭的人必須被鏟除掉。
如果個人的內心充滿著矛盾,外在世界也不可避免地一定會有衝突,
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得到內心的祥和,這樣外在世界才會有和平,
因為個人便是世界。
※
很顯然地,令我們變得無感的正是我們心中的痛苦;
因為不瞭解痛苦是什麼,所以我們對它漠不關心。
如果能瞭解痛苦是什麼,我們就會對痛苦有所體認,同時能覺知到一切的事物──
不但覺知自己,還能覺知到周圍的人、自己的妻小、路上的乞丐和自然界的動物。
但我們並不想瞭解痛苦這個東西,使我們變得遲鈍無感的就是這種逃避的態度。
※
你對自己設定了一些想法、形象或是應該怎麼樣的標準,
但是你為甚麼會替自己製造出一些形象來?
因為你從未真的研究過自己。我們總認為自己應該符合某種理想,
譬如當個英雄之類的事。
心中會升起憤怒,就是因為這個形象受到了攻擊,
然而我們對自己所抱持的看法,正是對自己的真相的一種逃避。
如果能觀察到自己的真相,就沒有人能傷害你了。
─ 克里希那穆提《生命之書》
- Mar 05 Wed 2008 01:46
[意句] 生命之書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